近日,2017年“高教社杯”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揭晓,数学科学学院2015级邱海权、唐伟、王祯琪三位同学组成的参赛团队,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喜人成绩。这也是自2001年以来,时隔16年,数学科学学院在该项赛事上再次摘得国家一等奖。此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,苏州大学数学建模参赛代表队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,全国二等奖3项,江苏省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9项、三等奖9项,这也成为我校参加此项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!

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,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,每年举办一届,目前已经成为全国高校参赛规模最大、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基础性学科竞赛。本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于今年9月14日至17日进行,来自全国34个省/市/区(包括香港、澳门和台湾)及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1418所院校/校区、36375组队伍(本科33062队、专科3313队)、近11万名大学生报名参加竞赛。通过赛区初评、全国评审等多个环节,全国组委会共评出本科组全国一等奖294个,占参赛队的0.89%,竞争十分激烈,是对参赛队员智力、体力与耐力的巨大挑战。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参赛队能从众多参赛队中脱颖而出,最终获得国家一等奖实属不易。


学院高度重视数学建模竞赛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,本次赛事,特成立了由教学副院长总负责,以陈中文、马欢飞、刘枫、卢培培、亓海啸等老师为主的数学建模教练团队,精心做好竞赛的赛前培训和指导工作,同时学院为参赛学生精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。为提高同学参赛水平,教练团队不顾酷暑,利用整个暑假,以及春学期的多个周末,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建模培训,激发学生数学建模的兴趣。在此基础上,不断优化指导课程,分类指导,并不断增强建模实战训练,精心指导,为学生优异成绩的取得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。
一直以来,数学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,通过组织精正数学建模社等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,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,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拓展,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。赛后,学院还将认真组织召开数学建模竞赛经验总结交流会,分享获奖学生参赛经验。在今年取得数模竞赛优异成绩的基础上,优化培训指导,进一步强化科创引领学风的理念,扩大科创活动的覆盖面,不断提高学生竞赛参与率,为高水平人才培养营造气候、培植土壤,全方位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。
附获奖名单:
http://www.mcm.edu.cn/html_cn/node/137e6c233fd365a556bbb5cd4078451b.html
|
姓名1 |
姓名2 |
姓名3 |
奖项 |
|
邱海权 |
唐伟 |
王祯琪 |
全国一等奖 |
|
郭文静 |
刘成诺 |
张博 |
全国二等奖 |
|
周朴雨 |
虞俊诚 |
顾燕 |
全国二等奖 |
|
陈昊 |
付易天 |
沈益琴 |
全国二等奖 |
|
林嘉申 |
袁刘尧 |
陈溯焓 |
江苏省一等奖 |
|
王淋生 |
宋笑寒 |
陆馨瑜 |
江苏省一等奖 |
|
任鑫 |
钱媛媛 |
周楚洋 |
江苏省二等奖 |
|
戴安琪 |
张露 |
李好学 |
江苏省二等奖 |
|
黄旻浩 |
窦富成 |
赖康 |
江苏省二等奖 |
|
郑金玮 |
潘佳仪 |
袁智镕 |
江苏省二等奖 |
|
李金洋 |
时间 |
李嘉琦 |
江苏省二等奖 |
|
谷书宁 |
谷燕南 |
陆晓青 |
江苏省二等奖 |
|
石业伟 |
范秋枫 |
刘晨虹 |
江苏省二等奖 |
|
周瑞祥 |
曹顺枫 |
张萌 |
江苏省二等奖 |
|
张威 |
陈柏昱 |
杨琪威 |
江苏省二等奖 |
|
徐英英 |
李平 |
宋亚群 |
江苏省三等奖 |
|
裘佳星 |
李沁雪 |
陶成 |
江苏省三等奖 |
|
许菁蕾 |
沈帅 |
严开明 |
江苏省三等奖 |
|
朱萱 |
朱雨恒 |
张碧莹 |
江苏省三等奖 |
|
周卓筠 |
刘双劼 |
周才杰 |
江苏省三等奖 |
|
翟英男 |
叶云倩 |
季雨玶 |
江苏省三等奖 |
|
吴奔 |
温馨 |
李彤 |
江苏省三等奖 |
|
顾圆圆 |
徐诗涵 |
丁俊伟 |
江苏省三等奖 |
|
朱明超 |
王辉 |
余律 |
江苏省三等奖 |
